【文/ 吴昊阳】
前不久朋友圈里疯传一篇文章《德国汉诺威参展发现:为什么中国制造被边缘化?》,现在该文章已被和谐。也是出于好奇,临近汉诺威工业展尾声的时候,走马观花地把几个展馆都看了一遍,也是希望能亲自验证“中国制造被边缘化”这个论断是否准确。
(相关资料图)
先说结论:
1、由于大量中国展商订的是价格低廉的场馆最外围的展位,所以确实给人一种中国制造被边缘化的感觉;
2、尽管中国展商大都处于展馆外围,但是数量仍然极大,每个展馆都有,间接说明中国制造商涉及面极广;
3、国际同行都在进步:土耳其,波兰,印度厂商进步明显;
4、AI技术将影响全球工业格局。
关于汉诺威工业展
应该说这个展会专业性还是不错的,缺点在于行业聚焦度不够。比如汽车集团参加车展,航空制造企业参加航展,工业设备生产商更愿意参加EMO展,而参加Hannover Industrial Messe的多半是大的综合性工业集团和行业组织,比如西门子,ABB,VDMA,Fraunhofer之类的“参展爱好者” ,以及通用型工业产品(如开关,电缆,电机)中小生产商。
由于“工业”的外延几乎包罗万象,所以这个定位就决定了参展商来自工业界的各个领域,而研究这个展会相当于对工业企业的一次抽样调查,来自不同国家的参展商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该国的工业现状。
中国(包括台湾)中小企业:盘踞外围
企业出海参加一次展会的费用很高,并不是一般外贸企业受得了的。所以中国中小制造企业多会选择那种费用较低的标准展台。而展台一般也是会展公司和展会主办方一次性谈若干片展区,获得相对较低的展位价格,再转卖给中国的展商,赚取差价和搭展费用。
如此一来,中国的中小企业展商势必集中在每个展厅的外围展区,给人一种被“边缘化”的印象。但实际上,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海外参加很多专业展会时都是差不多的状态。数量众多的中国展商占据了每个展厅边缘的位置,恰恰也反应了中国制造的现状:大量的外贸生产型企业长期徘徊在全球制造业的边缘,靠薄利多销为政府创造了大量外汇,企业家靠自我剥削和剥削员工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。但是由于利润率不高,一旦经济下行,销量减小,那么企业亏损就是大概率的。
所以对于中国中小企业而言,提高利润率是最显而易见的目标。
千篇一律的展位设计让我想到北京统一的店铺招牌,展台上面挂的牌子上打印企业的logo需要花很多钱吗?
其实整个展馆的参观人数是非常多的,只是边缘地带有些冷清。其实所有的展会都是中心人满为患,边缘门可罗雀。
大型国企的展台通常都是不错的,位置也是居于展厅靠近中间的地带。这也间接说明国企在全球制造业领域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,在很多领域都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。
电商平台还是很会玩的,这家网站的展台人气兴旺,展示了多家企业的产品。
还有一类中国展商已经充分国际化,直接面向国际客户工业客户。今年展位比较大的是海尔,展示了CosmoPlat,但是没见到华为。
汉诺威工业展是个非常好的抽样体系,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国的工业发展现状。以中国为例:大部分中小企业徘徊在全球制造业边缘,国企已经走到了舞台中心,少量民企也开始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说中国制造被边缘化并不准确,应该说大部分企业在外围徘徊,而少量企业挤上了台面,进入了中心。而同时削尖了脑袋往中心挤的还有别国的企业,他们是中国制造真正的竞争对手。